固化劑的選擇指南
發布者:亨思特發布日期:2025-09-01點擊數:377
固化劑的分類確實是一個多維體系,按用途分類的本質是基于最終應用場景對性能的要求,反向尋找最合適的化學體系。
在選擇固化劑時,工程師必須進行系統性的權衡:
樹脂體系匹配:環氧、聚酯、聚氨酯所需的固化劑類型完全不同。
固化條件:
溫度:室溫固化(改性胺固化劑、聚酰胺固化劑)、中溫固化(部分酸酐固化劑、咪唑促進)、高溫固化(芳香胺固化劑、Dicy、酸酐)。
潛伏性:是否需要單組分、儲存穩定的體系(Dicy、咪唑、酮亞胺、微膠囊)。
最終性能:
耐熱性:芳香胺固化劑 > 酸酐固化劑 > 脂環胺固化劑 > 脂肪胺固化劑 > 聚酰胺固化劑。
韌性:聚酰胺、聚硫橡膠 > 改性胺 > 脂肪胺 > 芳香胺/酸酐(脆)。
耐化學品性:酸酐、酚醛樹脂 > 芳香胺 > 脂肪胺 > 聚酰胺。
電性能:酸酐體系最優異。
工藝性與安全性:
操作期:脂肪胺很短,聚酰胺/酸酐較長。
粘度:影響混合、脫泡和灌注,脂肪胺、酸酐粘度較低。
毒性/刺激性:脂肪胺刺激性大,改性胺、聚酰胺、酸酐刺激性較低。
因此,不存在“最好”的固化劑,只有“最合適”的固化劑。最終選擇是特定應用場景下對上述所有因素綜合考量的結果。您提供的分類正是這種工程化思維的具體體現。
素材來源網絡,僅供參考